水产病害与免疫学研究室(Laboratory of Pathology and Immunology of Aquatic Animals,LPIAA)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亚太水产养殖中心(Network of Aquaculture Centers in Asia-Pacific, NACA)中国地区水生动物病害中心实验室(RRC)。实验室现有教授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其中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英才一级”人才1人。目前,在读研究生4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9人,硕士研究生34人。研究团队瞄准国家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的关键问题,重点开发水产养殖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诊断、预警监测技术,创制高效疫苗等免疫防治制剂,以突破水产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键技术。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水产学科的建设,紧跟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步伐,积极协助水产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国内外水产动物病害的发展动态,积极部署开展绿色环保的水产动物病害综合防控研究。
本研究室自成立以来,立足提升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方向的发展,以解决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预防控制关键问题的基础理论及技术开发为研究目标,在海水养殖鱼虾类疾病的病原、病理、流行病学、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性成果:针对海水鱼虾主要病原,构建了免疫学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研发了系列化快速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解决了水产水产病原现场快速检测、定量检测、混合感染病原快速鉴别的产业难题;构建了国内种类最为丰富的海水养殖鱼虾重要免疫分子及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库,应用抗体库初步阐明了海水养殖鱼类免疫系统组成及特性,深入解析了海水养殖鱼虾对病原侵染的免疫应答特性以及病原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侵染特征;通过免疫学和反向疫苗学技术研制出了病毒的灭活疫苗及亚单位疫苗,细胞的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二价和二联疫苗及多表位疫苗,构建了疫苗效果的评价技术体系,研究了细胞因子作为免疫佐剂的效果,以及疫苗的高效免疫策略。
截止2020年12月,本实验室团队在海水养殖鱼虾免疫特性解析及其在免疫防控中的应用研究方面,累计发表研究论文265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30篇,中文核心1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本室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对虾白斑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库的构建及应用”曾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实验室历史沿革: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的教学与研究是在鱼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Ø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组,我校从1953年开始开设《鱼病学》课程,主要讲授淡水四大家鱼由水质、寄生虫、细菌等引起的病害,课程由孟庆显、陈世阳两位先生讲授,由此开创了我校鱼病学教学和研究的历史。
Ø 1970-78年,原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搬迁烟台,并入烟台水产学校,由俞开康先生讲授《鱼病学》课程。
Ø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学发展最快的阶段,在海水养殖病害方面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养殖生产中遇到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由孟庆显、俞开康两位先生先后承担完成了“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山东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开展了对虾、贝类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Ø 1996年孟庆显先生主编的《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是全国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授课唯一一本教科书,以此奠定了jdb试玩-jdb捕鱼-jdb游戏 在国内外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先地位。
Ø 2000年以后,由战文斌教授带领水产动物病害团队推动了该学科的历史性发展,《水产动物病害学》获得山东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产动物病害学》。主持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863、973、农业行业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深入开展了对虾、鱼类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检测诊断、感染机理、预防控制等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为我国沿海的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增强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水产养殖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Ø 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通过了水产动物医学二级学科论证,水产医学设立为二级学科,目前该学科包含病害、免疫、病理、疫苗、检测诊断等多个研究方向。
Ø 2015年战文斌教授获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水产动物病害方向。
Ø 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方向是该学科的四大支柱方向之一。
Ø 2020年水产学科获批山东省海水养殖绿色品控重点实验室,病害与免疫方向也是支柱方向之一。